2008年4月18日 星期五

諼諼童言童語(3)

2008.01.13

今天去教會,諼諼的表現不太好。
回家前,諼諼先跟牧師打聲招呼 say goodbye,順便跟牧師求救。
她對牧師說:「牧師,媽媽說我行為不好,等一下回去要罰跪,求主耶穌原諒我,保守我。」
牧師這麼回答:「諼諼,等你該罰的罰完,主耶穌就會原諒你了。」

2008.01.14

諼諼的朋友斌斌問:「諼諼,禱告真的可以實現願望嗎?」
諼諼:「只要你按照 神的意去禱告就可以實現。」
斌斌:「什麼是 神的意呢?」
諼諼:「就是 神的旨意,神的意思,神的道理。比如說,你不練習就要寫好國字,那是不可能的,那不是神的意。」

2008.01.18

我的口頭禪是:「囉唆啦!」。
今天早上我又這樣說了諼諼。
她回答:「媽媽,你別講我囉唆嘛,你那麼愛我,你這樣講就是不愛了喔!」
同一天下午,斌斌講了一件事後,自己笑了笑。
諼諼也笑了笑說:「一點也不好笑。」
斌斌:「不好笑你還笑。」
諼諼:「裝笑嘛!」

2008.02.25

諼諼問:「媽媽,為什麼要有『死』,死是永遠的痛苦耶!等我老了,我要堅持不死。快沒氣時,我就拼命吸氣,就是不死。」

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

諼諼童言童語(2)

2008.03.07

今天晟維做功課時,諼諼說:「晟維你又不認真了喔!」
晟維:「諼諼媽媽,我有認真。」
我:「好,我知道。」

晟維又說:「可是,諼諼在講我。」
我說:「諼諼,你不可以講他喔!我才可以。」

諼諼:「為什麼?」
我:「因為我是她的老師。」

諼諼:「我也有『老』呀!我是他『老』婆。」

2008.03.13

今天晚上去參加一個音樂饗宴,諼諼從頭睡到尾,問她聽到什麼曲子,竟然還能一一說出來。

回家的路上,我說:「諼諼,你是來睡覺的嗎?」
諼諼說:「你知道為什麼大家會睡著嗎?」
我說:「為什麼呢?」
她答:「因為剛開始有一個演講的人(遠東集團董事長:徐旭東)叫大家要 relax 啊!」

2004.10.06

今天帶諼諼去看皮膚科,當醫師正在幫她看時,諼諼問醫生說:「醫師你怎麼會知道皮膚科的事啊!」醫師回答:「我只知道皮膚科的事,其他可能知道的沒你多喔!」醫生接著又說:「還是濕疹,這次要吃點藥喔!」諼諼竟問醫生說:「為什麼?嘴巴離屁股那麼遠,為什麼要吃藥。」醫師也耐心的跟他解釋說:「因為吃了藥,藥會流入血液,血液會……」走出診療室等著拿藥,拿藥時藥劑師吩咐說:「藥粉早晚吃一次,還有藥膏早晚搽一次。」我很自然的回答:「好,謝謝!」沒想到諼諼接著問:「是先吃藥還是先搽藥呢?」

2004.10.9

有一天上學途中…
五歲的諼諼吃著棒棒糖對我說:「媽媽,我今天要請同學吃糖果。」
我:「好啊!那你有帶糖果嗎?你要請他們吃什麼糖?」
諼諼想了想,搖晃著手上的棒棒糖說:「這個。」
我:「唉唷!好噁心喔!那都是口水還要請別人吃。」
過了一會兒…
女兒才說:「那我等口水乾了再請他們吃。」

2004.11.13

今天諼諼在師大上課,下課洗手的時候,我跟彥九媽媽說,香皂比較好洗,洗手乳很難洗,諼諼聽了糾正我說:「不是很難洗,是很不好洗,簡單的相反才是難ㄋㄟ!」

2005.2.2

今天諼諼邊吃蛤蠣邊作一首新詩:
「小蛤蟆真有趣,
還沒煮熟真快樂,
煮熟之後嘴巴張大說聲ㄜ啊~」

四季

詞/曲:蔡旻諼

春天裡,有枇杷
春天裡的水果顏色都很深
春天的日子過的很快樂,接著夏天到
夏天到了,受不了了,高溫都不一樣
夏天,夏天
夏天可以去游泳,還可以吃冰水果,接著就秋天到了
秋天到了呀!葉子快要掉了,還可以吃柿子
秋天,接著就冬天了,冬天,過了聖誕節,好快樂喔!
一年四季,變化真明顯
下次還要再來

「學前資優班」全盲小旻諼 音樂天賦與生俱來

記者林麗雪/報導 04/01 03:10

「我的心想念爸爸,媽媽爸爸愈高興,小朋友愈可以吃東西…爸爸是我生命的唱名。」5歲的蔡旻諼雙眼全盲,自彈自唱她1個月前創作的「想念爸爸」曲子,神采飛揚,令旁聽者動容。至今她已創作出8首曲子,另一首「晟維坐在車底下」是她送給「小男朋友」的歌曲,詞曲令人莞爾。

蔡旻諼是台灣師大特教中心主任郭靜姿主持的,國內第一個學前資優教育方案發掘出的音樂資優兒童。這項方案由國科會與教育部補助,經由智力評量、檔案評量及現場觀察等檢測方式,目前共有20名多元智能資優幼童參加,年齡都只有4~5歲。郭靜姿指出,旻諼除了音樂天賦外,身體律動與數學才能同樣傑出。

台師大特教中心特別為蔡旻諼準備了一部老舊鋼琴,每周六下午,鋼琴教室成為醒目的焦點。只有110公分高的旻諼最近特愛踩踏板,半坐半站,小手在琴鍵上飛舞,晃著小腦袋又彈又唱,表情十足。

旻諼出生時即雙眼全盲,而且無法矯治,所以聽過她彈琴唱歌的人,都不免直覺想問她的媽媽陳淑萍,和遺傳有多少關係?「其實,她的直系親屬全都沒有音樂背景。」陳淑萍說,旻諼2歲7個月大時,自個兒在玩具琴前一音不差的彈出童謠「小星星」,把當時正在廚房炒菜的奶奶嚇了一跳,急忙從廚房跑到客廳,驚問媳婦是怎麼回事?

自此,旻諼的音樂天分流瀉而出,只要是聽過的CD,就能一曲曲從玩具琴彈奏出來,不斷帶給家人驚喜。半年後,有一天,旻諼竟然可以右手彈「小星星」、左手奏「春神來了」。陳淑萍說,直到前陣子,她才知道這兩首曲調相近的曲子可以合奏,卻想不透當時女兒怎麼會合奏這兩首曲子。

在台北縣樹林鎮華冠幼稚園長極力說服下,蔡旻諼3歲10個月大時拜師學琴。台灣師大音樂系副教授吳舜文接受學前資優方案委託,目前每周六下午為蔡旻諼一對一教學,授課時常有台師大音樂研究所的碩博士生旁聽,觀察旻諼渾然天成的音樂表現。

吳舜文形容,旻諼現在常以生活周遭的人事物為主題即興作曲,並填寫童稚的詞,這種天賦,加上絕佳的音感,羨煞不少科班出身的碩博士生。由於她有絕佳的音感與音樂潛力,老師甚至規定她不能先聽新曲目的CD,免得「聽了就會彈」,指法卻不對。

蔡旻諼其實並不滿意特教中心的老琴。上周六當她的小指按到高音「#F」時,脫口說出「這個音不對」,一旁聆聽的郭靜姿不由露出喜色,一邊讚美旻諼音感好,一邊保證一定「趕快修好」。
旻諼無法看譜,必須靠聽覺與觸覺學習新曲目。旻諼有絕佳的聽覺敏銳度和音樂潛力,只要聽老師彈過一遍,幾乎就能毫無差錯的奏出主旋律,並自己配上和弦。吳舜文說,這樣與生俱來的音樂天賦可遇而不可求,這輩子可能沒機會再碰到第二個了。

再過半年旻諼就要上小學,告別台師大特教中心的「學前資優方案」。郭靜姿擔憂旻諼進小學後,特殊的才能與個別差異無法受到特別照顧。郭靜姿表示將會全力協助旻諼父母,為她安排適合的進修之路。

「我什麼時候可以看得見?」旻諼對小學生活還沒有概念,最近卻常會這樣問媽媽和師長。「妳雖然看不見,但很厲害,只要遠遠一聞,就知道媽媽煮的是地瓜湯或南瓜湯。」陳淑萍說,她總是這樣告訴女兒。聽了媽媽的話後,旻諼也總會滿足,繼續高興的彈琴或拉小提琴,從早到晚一點也不嫌累。

天上掉下來的禮物

天上掉下來的禮物

我和我的先生常常對我們的寶貝女兒說:「諼諼,有你真好,你真得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,沒有你,我們的生活一定很無趣。你要健康、平安喔!」

常常帶著女兒出門時,就會有人同情的說:「唉唷!這麼小就看不見真可憐!」雖然我聽了這些話還是難免有些不舒服,但是我很肯定的知道,我的女兒一點也不可憐,因為他是很多人愛的寶貝。視障雖是我們改變不了的事實,但未來是我們可以努力的。

諼諼常常會跟我說:「媽媽,我要看得見,我不要視障。」我總是輕聲細語的對她說:「對不起,媽媽沒有辦法讓你看見,但是,雖然你看不見,可是你的表現就跟看得見的人一樣好。比如說,媽媽吃什麼,你一聞就知道;媽媽做什麼,你一聽就知道;媽媽拿什麼,你一摸就知道;而且你的記性好好,聽過就不容易忘;你好棒!你可以用聽的、吃的、聞的、摸的來表現的和看得見的人一樣好,你好厲害喔!」通常她會聽得懂我的解釋。

不過,視障有時也會變成她的藉口。記得有一次她阿姨跟她說:「諼諼,你那台車子好漂亮喔!你可以借我帶回去玩嗎?」她馬上小氣的說:「為什麼你要跟我借?這是訓練視覺用的車子ㄋㄟ!你又不是視障,你不用玩這台車子。」只有這種時候她才肯承認自己是視障者。

她常常讓我們啼笑皆非,她的趣事一籮筐,比如說,有一次帶她去看皮膚科,當醫師正在幫她看時,她問醫生:「醫師你怎麼會知道皮膚科的事啊!」醫師回答:「我只知道皮膚科的事,其他可能知道得沒你多喔!」

醫生檢查之後,接著說:「是濕疹,要吃點藥喔!」諼諼竟問醫生:

「為什麼!?嘴巴離屁股那麼遠,為什麼要吃藥?」

醫師也耐心的跟她解釋:「因為吃了藥,藥會流入血液,血液會……」走出診療室等著拿藥,拿藥時藥劑師吩咐說:「藥粉早晚吃一次,還有藥膏早晚搽一次。」我很自然的回答:「好,謝謝!」沒想到諼諼接著問:「醫生,是先吃藥還是先搽藥呢?」

有時跟她說話也像在鬥智,比如說,有一次要去上學前,諼諼說:「媽媽,我想帶錄音機去錄音。」我說:「不行喔!要先問老師可不可以再帶。」諼諼又問:「如果老師說可以呢?」我說:「如果可以就明天帶。」她又問:「如果老師說不可以呢?」我說:「那當然就是不能帶去啊!」沒想到她回答我說:「不對!如果不可以就後天帶。」

唉呀!我應該說「如果可以就帶」才對。

她總是這樣豐富我們的生命,對她,我們有無限的感激與不捨,感謝她做我們的女兒,帶給我們智慧與歡笑;不捨她有很多困難要面對,不過,每個人的人生不也都是有許多未知的挑戰和考驗嗎?

諼諼童言童語(1)

記錄:諼諼媽媽

今天,五歲的女兒自己給自己上課…
我:「哇!媽媽今天好輕『鬆』喔,你會自己上課了。」
女兒竟接著:「你以前都好『緊』喔!」


今天,五歲的女兒在幼稚園不午睡,老師罰他不准下樓。
女兒纏著另一位老師苦苦哀求說:「蘇老師,你帶我下樓好不好?」
蘇老師:「不行耶!我們班要上音樂課了。」
女兒:「那你先帶我下樓,再上來啦!」
蘇老師:「不行喔!」
女兒竟生氣的說:「你好傲慢喔!」


早上到幼稚園後,五歲的女兒準備換上拖鞋時,突然聽見蘇老師的聲音,她趕快裝著略低沉的聲音說:「蘇老師早,雖然我不是幼幼班的,但我還是會遇見你。」蘇老師走到她身邊問到:「你今天是不是心情不好,不然怎麼這種聲音?」只見女兒撒嬌的說:「沒有啦!我只是在裝蒜。」


今天早上睡過頭了,一起床竟已經八點半了,我趕緊跟五歲的女兒道歉說:「對不起喔!媽媽今天賴床睡太晚了,請原諒媽媽。」沒想到她竟貼心的說:「不是你賴床,是我想讓你睡飽飽的,這樣你才不會累啊!」


五歲的女兒早上五點多就對我喊著說:「媽媽,我肚子好餓喔!」這時我做了個夢;夢見我拿好多食物給女兒吃,此時,耳邊又傳來一個聲音:「媽媽,我肚子好餓喔!」我半夢半醒的對女兒說:「那就趕快吃啊!」女兒竟接著說:「可是我沒有東西啊!」這時我才驚醒…


今天是萬聖節,我和先生帶著五歲的女兒去逛百貨公司,結果在百貨公司裡看到了一件朋友很想買的東西,於是幫朋友買下,沒想到回家的途中竟然掉了都沒察覺,心裏好氣喔!我對女兒訴苦的說:「剛剛幫別人買的東西掉了啦!媽媽好生氣喔!」女兒竟安慰我說:「媽媽別生氣嘛!東西掉了再買就好了!」我回答:「已經賣完了,沒得買了。」女兒竟接著說:「那我們再去別的地方買啊!別生氣嘛!」當下,我覺得很慚愧,因為她安慰我的這一番話都是平常我教她的,此時,我也深深體會到當女兒心愛的東西不見時,她那種難過的心情,真得是搥心肝啊,即使得到再多的安慰也很難撫平。

陪伴全盲的小天使成長

陪伴全盲的小天使成長
文/黃蟬

「期望她未來能隨興趣發展,心理很健康,可以獨立生活,不受視障影響。」望著心愛的六歲女兒,陳淑萍以略帶童稚的甜美聲音說出她的衷心企盼。

屬於6年3班的淑萍擁有藝術天分,高中以前即常常在繪畫作品上得到高分,但從未受過這方面的特殊訓練。在她看來,畫畫不是最愛,但卻是件簡單輕鬆的事,於是便進入永和市智光商職美工科就讀,畢業後到遊戲軟體公司從事動畫設計的工作。然而她也發覺,自己偏愛立體創作勝過平面設計。

在與擔任遊戲軟體系統工程師、也算同行的先生牽手共組家庭二年後,女兒出生。淑萍的產前檢查是在小診所進行的,醫生告知一切正常,直到臨盆前才發現胎兒體重過輕,但在母體來不及多攝取養分時,女兒便來到人間。

由於女兒僅重 2,050 公克,於是進行詳盡的健康檢查,也才發現眼睛外觀正常的她有新生血管異常的狀況,原因無從得知。

喜獲嬌嬌女的淑萍得知女兒全盲之後,心情低落了一、二個月,之後夫妻決定面對現實,開始為教養女兒展開長程賽跑,親屬也都給予最大的支持。

不錯過任何早療資源

強韌的淑萍不放過可以為女兒的成長加分的任何資訊或課程,更在女兒2歲多時辭去工作,全力掌握學齡前的早療珍貴時段,讓孩子不輸給一般人。

透過台北縣樹林市衛生所的轉介,淑萍一步一步的串起許多早療資源。先由伊甸進轉介至第一發展中心進行視覺功能評估,尋求特教老師一對一的訓練課程;接著,台北市啟明學校幼教部的老師介紹了「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」(簡稱「台北家協」),進而認識「台北縣視障協會」。歷經二個月的等待,接近三歲的女兒終於覓得良師——袁老師,開始到板橋愛智發展中心上課,為期5個月。之後跟隨著袁老師轉赴桃園市聖保祿醫院復健科,繼續未完的課程。

袁老師主要是上視覺刺激的課程,每週一次總共約半年的持續訓練,讓她的光覺進步很多。對淑萍的女兒來說,所謂的視覺刺激,便是利用燈箱,它就像一個箱型桌子,上層是玻璃,箱內有燈光。讓孩子在桌上玩遊戲,告訴孩子什麼是亮,什麼是暗。也可以把燈管以紅、黃、綠、藍色的玻璃紙遮起來,訓練孩子的色覺。

接著,女兒進入台北家協的早期療育教室,接受特教老師一對一的訓練課程、語言治療、職能治療等服務。也在住家附近的華冠托兒所就讀小班。園長曾在特教機構擔任志工,相當有理念,園方也招收過視障幼兒生,讓淑萍相當放心。就讀期間,淑萍進而尋求定向師與巡迴輔導老師的協助。

定向師是台北家協所提供的資源,他們為學齡前的視障孩子提供定向行動能力、視覺功能性評估與自我保護能力、生活自理能力…等基礎與服務。2003年暑假,即將升上中班的女兒接受定向師50小時的到府訓練,每週一次,每次2小時,訓練的內容包括:吃飯、上廁所、上下樓梯、點字、生活自理能力等。專業的定向師教導孩子不能亂摸東西或人,否則可能導致自己受傷,或引起別人的不悅。對視障者而言,摸路前進也是需要學習的,譬如運用上下肢保護法,那就是一手舉在臉前5公分,另一手自然伸直放在肚臍前方,這樣的前進方式才能避免自己受傷。另外還有追跡法,例如從客廳到房間有一張桌子,手臂沿著桌子的邊前進便可走到房間。總之,定向訓練是一門非常專業的知識,台灣的公民營機構也是這幾年才開始提供這樣的協助。

視障資源當然有城鄉差距,但家長的積極度才是關鍵。以淑萍的觀察,台北市的視障兒家長比較會積極尋求資源,台北縣的家長就差了一些。因此,她認為家長心態要積極,更要努力參與各項活動,不能放過任何可用的資源。

投身教具研發與製作

市面上為專為視障幼兒設計的教學玩具並不多見,而且往往相當昂貴,甚至因應個別需要,家長還需動手改造,還不如自己研發製造。擁有美工的專業背景,淑萍就此找到足以發揮所長的一方天地。對於新買的玩具她常動手加工,甚至自己買材料設計適性的玩具,而且樂在其中。也因此,每當買回一個新玩具,先生總愛取笑她:到底是妳自己想玩,還是給女兒玩?

如何改造玩具呢?例如坊間的布書,淑萍運用發泡筆,便可讓書中物件的輪廓凸起,視障的孩子便能摸出形體,加強認知。又如布做的萬年曆,以泡棉字黏貼上去,讓孩子觸摸、認識數字。

淑萍曾在台北家協上過家長研習課的觸摸式地圖的製作課程,也常將精心設計或改造的玩具帶到台北家協,讓其他的視障幼兒同享歡樂的時光。種種的的機緣加上許多人的努力,台北家協終於在2004年3月推出「家長學習日——學齡前教具製作」活動,由淑萍帶領製作。

該活動於每月第三個週五上午進行。活動之前,淑萍會和特教老師討論,由老師提出教學的主題,再由淑萍去構思教具的內容、材料及呈現的方式。例如,第一堂及第二堂的主題是萬年曆,由淑萍準備材料,以不織布做為底面,再用泡棉製作數字。針對有剩餘視覺的幼兒,可以把字體做得大大的;有色覺的孩子,則可多用色彩,或用白底黑字、黑底白字等;至於像淑萍只有光覺的女兒,則可採取觸摸式的設計。第一堂課帶給淑萍的感受是,幫大家準備的材料不一定適用。之後的課程便只公布主題,由家長們各自準備材料,自由針對孩子的視力狀況發揮巧思來製作。

第三堂的主題是時鐘。淑萍利用紙盒,貼上凸體數字,並在數字對應位置挖空成各種圖形,例如心形、三角形、四方形等等,可以塞入現有的同形玩具,加上硬紙板做成較長的長短針,讓孩子認識時鐘的方位。這樣的時鐘也可透過燈箱進行練習。有一位媽媽利用塑膠製的軟片盒插入12個洞中,貼上泡棉數字,孩子便可從相對位置認出幾點幾分。這樣別緻的點子讓淑萍十分讚嘆。

第四堂則是觸覺書的製作。例如:左邊有一個扣子,右邊則是一長串各種大小、形狀、材質的扣子,讓孩子觸摸配對。有家長利用水龍頭的塑膠圓形襯墊,割出缺口貼好,再貼上多個切口方位不一的圓圈,讓孩子摸出其間的差別。

「摸到才是學到」的真理

第一堂有十多個家長參與,第二堂次八、九位,第三堂則只有4個家長。有些家長的主動性較不足,甚至認為買現成的教具即可,但持續參與的家長都是積極的人,因此淑萍覺得這樣的聚會值得繼續推廣下去。「摸到才是學到」,她認為她只是起個頭,每位家長都能發揮巧思,針對自己的孩子設計適合的教具。每個視障兒的色覺、光覺、觸覺程度都不同,甚是也有盲多障的孩子,一模一樣的教具無法滿足每個孩子,個別化的教具才能為他們帶來最大的樂趣與學習效果。

由於台北家協剛於2002年開辦早療兒的直接服務項目,因此學齡前的書籍和玩具較為不足。淑萍盼望能募到一些完好的童書、布書,由家長們加工,成為一本本適才適用的教具,讓它們成為早療兒的玩伴與利器。

幾個月下來,透過教學相長,淑萍認為自己也收穫滿滿。如果有別的視障家長團體需要開設這樣的課程,台北家協及淑萍都很樂意協助指導。只是,目前她的行程滿滿,除了陪伴女兒、在托兒所幼幼班擔任義工之外,她正在研習定向師相關課程,希望取得證書,成為合格的定向師,以幫助更多的視障兒。未來,她也想進大學主修特教或幼教。

出乎意料的人生規劃

淑萍坦承,生了女兒之後讓她的人生起了鉅大的變化,如今的經驗與未來志向都是以前從未想過的。

2005 年 9 月,女兒即將進入台北市五常國小的視障資源班就讀。台北市多所小學設有這樣的特教班級,遺憾的是,台北縣目前尚未設置,還在規劃之中。為了女兒,淑萍可能在學區附近租屋居住。

如同許多視障兒,淑萍的女兒也擁有絕佳的音樂天賦。2歲7個月便喜歡彈琴,只要是唱過的歌便可彈出旋律,目前她正在學習鋼琴與小提琴。六歲的她已擁有十二歲的彈琴技巧,每天最快樂的事便是彈琴、說故事,和唱自己編製的歌曲。

走在陪伴女兒成長的路上,淑萍認為台北家協的前輩披荊斬棘、付出很多心血,才讓現今的家長得以踏大步前進。對台北家協,她沒有更高的企求,只有滿懷的感恩。

她覺得女兒的所有,要感謝很多人的幫助,尤其是幼稚園的園長媽咪、台北家協和袁配芬老師。她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積極無私的心,才能成就一件好事。

「騎樓淨空,紅磚道平整,摩托車不要亂放,每個視障者都擁有一隻導盲犬」,這就是淑萍對無障礙空間的期盼,也是為女兒的未來人生許下的願望。

7歲視障兒 巧譜30好歌


愛動也愛彈鋼琴、拉小提琴的視障小朋友小瑄(左),年僅七歲就已經擁有超過30首個人創作歌曲,而且每一首都是由她自己填詞譜曲,堪稱音樂小神童。 (記者鄭學庸攝)

〔記者鄭學庸/台北報導〕視障者的世界中固然沒有綺麗的色彩,但卻總汩汩流動著旋律與音符…;為了讓愛好音樂的視障小朋友重拾自信,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昨天為心愛寶貝們舉辦一場歲末感恩音樂會,讓小朋友盡情發揮音樂才藝,其中一位音樂小天才小瑄,年僅7歲就完成了超過30首個人創作歌曲,並且填詞、譜曲與編曲全都一手包辦,小朋友們昨天的精彩演出更是讓現場「安可」聲不斷。

心情不好的小瑄,會寫下惹人疼愛的「怎麼辦」、抒發心情;聽力敏銳的小瑄聽到馬路上救護車經過的聲音,還會寫出一首輕快無比的「喔伊」獻給消防隊員和九份「芋圓」的愛好者;年僅7歲的小瑄不但會拉小提琴、彈鋼琴、吹豎笛,在師大的兒童能力評鑑測驗中,還拿下運動、音樂與藝術3項績優成績;小瑄不但一手包辦填詞、譜曲與編曲,還時常會突然在家舉辦個人演唱會,讓媽媽總得拿著錄音機飛奔前來幫她錄音,記錄小瑄最新創作的「單曲」歌詞。

音樂帶給視障孩子的樂趣,非一般小朋友所能想像,為了鼓勵視障小朋友繼續在音樂殿堂中探索,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昨天舉辦了一場歲末感恩音樂茶會,向一路走來始終支持視障服務的贊助人、老師及志工們致謝。

早療教室的6位視障幼兒一開始就以熱鬧精彩的打擊樂為活動揭開序幕,小瑄和音樂伙伴的臨場演出更是技驚四座、安可聲不斷,而現場的來賓們也蒙上眼睛,親身體驗視障者如何穿衣、行走的感受。

妙樂音豐富人生 黑暗世界添光彩


(摘自:大愛新聞)

看不見,對許多人來說,可能會感到很困擾,但是今天在視障者家長協會的歲末茶會上,我們卻發現了許多音樂小神童,雖然看不見,但音樂卻讓他們發現另一片天空,也展現異於常人的天賦異稟。


舞臺上幼幼班的小朋友展現苦練一年的打擊樂成果,他們全都是視障生,對節奏的掌握和音感的準確性,超越一般同齡的孩子,黑暗的世界裡,他們自有一套學習方式。

一個個跳躍的音符,從諼諼的手中流洩而出,看不見,對七歲的她來說不是障礙, 反而是學習的助力,小小的腦袋裡,裝滿許多樂譜,音樂讓她充滿自信。

家有視障兒,諼諼的媽媽一點都不在意,順著她的天份,鼓勵加上輔導,音樂路上一路相伴。

音樂小神童諼諼的故事,鼓舞了台下每一個觀眾,許多視障朋友因為開了音樂這扇門,找到另一片天,說明了只要永不放棄,就有希望的未來。

李佩玲 鄧應忠 台北報導 (94.12.18)

按這裡可以播放影片喔

Windows MediaPlayer 影片下載:20051218_19004H.wmv 或者按這裡線上播放
QuickTime 影片格式:20051218_19004H.mov (可能需要下載 QuickTime 播放器